普洱学院暑期“三下乡”:从科研调查到走村宣讲——“绿色先锋队”跨越1400米海拔的生态实践课
2025-08-05至15日,普洱学院生物与化学学院“绿色先锋队”赴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开展2025年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通过结对共建、生态调查、红色研学、基层宣讲等多元举措,将专业实践、志愿服务与乡村需求深度融合,为当地生态文明建设与基层发展注入青春力量。

结对共建聚合力 科技赋能生态调查
7月9日上午,实践团队与普洱市环境生态局墨江分局开展“结对共建聚合力 交流互助促发展”共建活动,充分交流工作意见、建议,依托云南省环保专项资金项目联合启动全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。团队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(GIS)、全球定位系统(GPS)、北极花生物调查APP及样线法、样方法、灯诱法等技术手段,配备数码照相机、便携式激光测距仪、胸径尺、测高杆等专业设备,跨越1400米的海拔落差,对墨江县20余个生物多样性调查网格点开展全覆盖式调查。

此后7天,队员们白天携带各类设备、标本采集工具跋山涉水,拉样方、走样线,记录陆生植物、昆虫、大型真菌等的种类与分布特征,细心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,对珍稀物种“刨根问底”。夜晚,队员们踊跃争先,布设灯诱昆虫装置,拍摄物种影像,捕捉夜行昆虫及其活动数据。数日积累的一沓沓整齐的植物标本、一盒盒形态各异的昆虫样本、一张张标注着清晰经纬度的照片,不仅为区域生态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,更彰显了团队严谨求实、甘于奉献的科研精神。

红色研学润初心 科普宣讲惠民生
7月11日,实践团队走进景星镇官厅村,开展系列惠民活动。在生态文明宣讲会上,队员结合墨江生态实际,向村民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。生活科学科普互动环节中,通过趣味互动,帮助村民掌握实用知识。面向当地学生、家长开展资助政策宣讲,详解奖助学金申请流程。
随后,团队专程参观官厅战役遗址,在讲解员带领下重温革命历史,感悟红色文化精神。师生们表示,要将先辈奋斗精神转化为服务基层的实际行动,让青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绽放光彩。

基层座谈谋发展 精准对接促振兴
7月11日至14日,实践团队与团田镇、景星镇、雅邑镇基层干部、民众代表座谈、访谈,围绕生态环境保护、特色产业发展、乡村治理等议题深入交流。团队师生结合专业知识就古树茶种植养护技术、绿色农药科学使用规范等问题提出指导意见。同时,团队认真听取当地在推进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中的探索与挑战,详细记录基层对生态产业发展的需求与建议,为后续精准帮扶、助力乡村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。

全民宣传播理念 共筑生态防护网
活动期间,实践团队分赴联珠镇、龙坝镇、通关镇、孟弄乡等7个乡镇的村庄、集市及商铺,围绕“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”“生物多样性保护”“农村污水治理”“亚洲象防范”等主题开展宣传。通过发放手册、现场讲解、案例分析、卫生清洁志愿服务等形式,累计发放宣传材料近1800份,覆盖群众超2000余人,有效提升了当地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,营造了“人人关注、参与环保”的良好氛围。

此次实践活动以科技赋能生态保护,以绿色发展理念聚力乡村振兴,不仅通过专业调查为墨江县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科学数据,更以红色教育与基层服务锤炼了青年学子的使命担当。团队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,持续深化校地协同机制,推动科研数据转化为生态治理实效,让“绿色种子”在广袤沃土上蓬勃生长,以青春脚步接续推进“两山”理论实践,共绘生态文明新画卷。
来源:普洱学院
编辑:高丹阳
免责声明:
① 凡本站注明“稿件来源:中国教育在线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属本网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“稿件来源:中国教育在线”,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/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,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。